陪人看病月入过万?是职业陪诊还是医托?走近陪诊员了解行业“内幕”故事

首页>滚动 > 正文
2023-08-05 16:37:09

来源:极目新闻

“做陪诊轻松收入过万”、“90后加入陪诊大军”……在很多互联网平台,这样的信息随时可以刷到。这样一个新兴职业兴起,能为患者解决就诊难题吗?陪诊真的门槛低、收入高吗?

新民晚报记者走近3位陪诊员,了解这个行业背后的故事。


(资料图片)

就医痛点催生陪诊需求

最累的一天,“蜜桃”上上下下跑遍了医院门诊楼,日行两万步。但是,她陪同就诊了一年半的那个孩子,最后还是走了。她把资料找出来,默默放入那个名叫“已故”的文件夹,然后不再去看。

陪诊员“蜜桃”(左)新民晚报记者徐程摄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走不出来。”“蜜桃”哽咽了。又到了暑假就诊旺季,她开始想念那个叫JOY的15岁男孩。

新冠疫情暴发的那一年,“蜜桃”开始做公益陪诊服务。投入这个行业,是因为曾经深切体会过就医之难。

很多人不理解蜜桃,她做海外医疗中介能挣钱,为何还要做公益陪诊?甚至,她花了大把时间用来陪伴“普通人”就诊,去和他们谈心,陪他们吃饭,还要参与他们的身后事。

本周三,在红房子医院见到蜜桃时,她正陪同一位阿姨看宫颈,已是第七次陪诊了。这是她在理发店认识的李阿姨(化名),李阿姨不识字,不会看病,不会用智能手机。她和儿子住在一起,绝经很久后又来了“大姨妈”,不知道该怎么办。儿子带她就诊,诊室门口的“男士止步”四个大字,让他一筹莫展。后来,得知蜜桃有一些医学背景,就向她求助。蜜桃欣然同意陪伴李阿姨就诊,所幸,检查下来只是“癌前病变”。

新民晚报记者徐程摄

每次就诊,蜜桃还会对李阿姨的症状和病史进行补充,并将医嘱仔细记下。在结束问诊后,她整理出详细的文字内容,给李阿姨的儿子查看。看似简单的就诊过程,包含了蜜桃的细心和专业。

“一些病人因行动不便、不熟悉流程等导致就医困难,加上异地就医等需求,他们很需要有人陪伴。”蜜桃告诉记者,从复旦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由于自己和家人先后生病,男友更是因罕见病离世,就诊过程异常辛酸,这件事对她打击很大。此后,她开始接触医学,首先瞄准了营养学和药学,考取了营养师资格证后,目前正在攻读药学专业。

“我第一个陪诊的女士41岁,肺癌晚期,她没什么朋友,生病后身体状况很差,我也会和她聊天,缓解她心理上的孤独感和不安感,陪她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蜜桃说。

有人认为,“陪诊”是体力活,但实际上,一个合格的陪诊员还是一个时间规划师、半个全科医生、半个心理医生。

蜜桃一直惦记的JOY,发病时还在读小学,得了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尤文氏肉瘤。她给了JOY父母很多建议,JOY也很乐观,常常要求蜜桃帮他拍视频,记录和病魔对抗的日子。两次化疗失败后,JOY的父母又从北京的医院获得一个化疗方案,在上海继续化疗。最终,男孩在痛苦中离世。父母很悲痛,“如果再给我们重来的机会,我们一定会选择另一种方式。”

80多岁的杨老先生,因肺癌转移至脑部,一度想放弃治疗。他曾目睹自己的亲弟弟因肺癌离世,因此坚决不愿意做手术和化疗,也不愿意成为家里的负担。蜜桃走进他家时,他正在大声和老伴吵架。作为公益陪诊,第一步是说服老先生看病。

蜜桃告诉记者,他带着老先生走进医院后,完善了一系列检查,最令她高兴的是,老先生的基因检测结果提示,他有合适的靶向药。在服药后,病灶缩小,病情控制得很好。但后来,最令她难过的事也发生了。“因为是公益陪诊,不收钱,老先生后来也觉得不好意思,就不找我了。他后来也没有按照医嘱好好治病,等我再次踏入他家时,老伴说他已经走了。”

陪诊员不能有信息差

陈洁是某陪诊平台的创始人,她的本职工作与居家养老和保险相关,陪诊是“副业”,也和某数字化患者病程管理平台合作,主要服务高端客户、肿瘤患者等,有年费用户和病种收费两种模式。

“目前我们大概服务过3000名患者,数量不是很多,从需求端看,主要包括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单身青年、宝爸宝妈以及异地就医的大病患者等。”陈洁告诉记者。

这两件事也让蜜桃感受到,无论专职还是兼职,从事陪诊的人员都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少走弯路。普通人的就诊理念还有很多误区,影响着他们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陈洁团队的陪诊员陪病人看诊采访对象提供

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催生了异地就医需求,陈洁认为,未来陪诊的市场一定会越来越大。“子女无法陪父母看病,或是请假陪父母看病的成本远高于雇人的开支,所以干脆请一位陪诊员;另一方面,医院就医流程的智能化,让很多老年人无所适从,这时陪诊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但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并不低,绝非外卖员脱下马甲就可以从事的。“我们这个职业不可以有信息差。我们见过太多误诊或延误治疗的案例了。如果有专业人士指导就诊,结局大不同。”

而现实中,又是什么样的人在做陪诊员?目前,市场上既有个人从事陪诊服务,也有养老、家政、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陪诊员这个职业目前大部分只能归类到家政服务业中。”陈洁表示,当初做陪诊,看重的是这个行业的前景:“陪诊只是一个切入口,我们需要积累顾客的过程,开拓其他服务,比如养老、海外就医等,会有很多机遇。”陈洁透露,她的团队所做的陪诊是全病程管理,把预防、康复等内容都融入其中,形成了健康管理的全链条。

陪诊不是黄牛,有些事不能做

其实,陪诊并不是这两年才火起来的。陈语涵从事专业医学陪诊7年了,建立了稳定的获客渠道,从一开始每周接待2-3个客户,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客户。关于服务收费标准,她说目前行业无标准,一般半天陪诊服务收费300-800元不等。

“我服务过一位70多岁的乳腺癌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没有手术的机会。她很害怕,甚至开始思考遗产分配。家属找到我后,我一路陪同她就诊,先通过新辅助化疗,顺利将病灶缩小获得了手术机会,术后再辅助化疗加局部放疗,治疗效果很好。我在陪诊过程中给予她的不仅是陪伴、建议,还有一些心理的安抚。”陈语涵认为,一个好的陪诊员,需要有基本的医学知识,熟悉各大医院的环境和看病流程,耐心、细心,保护客人的隐私。

还有一名客户,老是抱怨医生爱理不理,不给他回答。后来,陈语涵陪诊发现,其实是客户“不会看病”,问的都是重复的、不重要的问题,医生想要了解的信息,患者又答不上来。这时,专业陪诊就需要承担沟通医患的角色。

帮助有需要的人,偶尔能提供一些专业意见——这让陪诊员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但他们也在思考:陪诊行业如何更专业和规范?

“一些陪诊员考取了所谓的资格证,但其实目前国内陪诊员并没有权威认证的资格证,它甚至都算不上正规职业。”蜜桃说,在网络上,很多短视频都在传递着“做陪诊员,轻松月入过万”的信息,其实为了卖课。大众对陪诊的印象只停留在“能赚钱”上,是一种误解。

陈语涵认为,正规的从业人员,都希望陪诊员能成为一个有“身份证”的职业,有一套规范化的标准和流程。

那么你愿意让他们陪伴吗?一旦发生纠纷该如何维权?

患者家属:我不知道去哪里维权

上海市民奚小姐表示,这个新型职业,帮助她解决了大难题。奚小姐的父亲得了肺结核,需要一个漫长的治疗周期。“我自己不能经常请假陪伴看病,所以就找了一个陪诊员。有一次,医院的CT取号机坏了,只能自己去排队,他让我爸在一边休息,自己站着排了一小时的队,做好后还把我爸送出医院,叫出租车回家。”

“这种新事物也需要正确的引导方向和规章制度去约束。比如收费标准纯粹靠双方讨价还价,我找的陪诊半天需支付200-500元。还有,如果在服务过程中产生纠纷,我不知道去哪里维权。”她说。

市民徐女士则不愿意接受陌生人陪看病。她说,小毛小病就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真的出现大问题,第一时间还是会通知最亲近的家人。“生病的时候,我觉得亲情更加可贵。”

院方:容易出现问题,希望是家属陪同

上海某三甲专科医院的门诊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院方希望是家属陪同,有个值得信赖的监护人比较好。“就目前来说,陪诊还处在一个模糊地带,也可能扰乱医疗秩序,容易出现问题。比如,陪诊是不是会变成医托?是不是会泄露患者隐私?大量陪诊员涌入医院开展商业行为,有可能打破公平就医的模式,这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近年来,沪上各医院也在逐步完善各种导医服务。华东医院、华山医院、市六医院等都有专门针对就诊的空巢、失独、残疾老人提供的“一对一”陪诊服务。“健康云”平台在便利老年人日常就医服务中,也配备了专业的陪诊团队,目前该服务已实现上海申康旗下所有三甲医院及院区的全覆盖。

对于职业陪诊,你怎么看?

(原标题:《陪人看病,月入过万?是职业陪诊还是医托?听他们讲述上海这一新行业的“内幕”故事...》)

标签: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热讯制鞋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新华社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这
2021-11-19 13:46:03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备战2022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新局》。文章称,距离2021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部分排名靠前
2021-11-19 13:46: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
2021-11-19 13:45:58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从10月份市场供需积极变化看中国经济韧性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丁乐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
2021-11-19 13:45:58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称,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 2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 206%,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2021-11-19 13:45:48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近日,据《半月谈》报道,有...
2021-11-19 13:45:4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划》指出...
2021-11-19 13:45:4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11月1日当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 69
2021-11-19 13:45:40
人民网曼谷11月17日电 (记者赵益普)17日上午,中国援柬埔寨第七批20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当天,柬埔寨政府在机场举行了
2021-11-19 13:45:35
金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一角受访者供图依托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金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
2021-11-19 13:45:35
视觉中国供图42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
2021-11-19 13:44:34
14省份相继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今年以来,天津、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四
2021-11-19 13:44:34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谢艺观)“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
2021-11-19 13:44:3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对不具备授信条件的用户,商业银行可在依法合
2021-11-19 13:44:31
欧莱雅面膜陷优惠“年度最大”风波 涉及该事件集体投诉超6000人次美妆大牌双十一促销翻车?近日,因预售价格比双十一现货贵出66%,欧莱雅
2021-11-19 13:44:13
43 6%受访者会在工作两三年后考虑跳槽54 3%受访者认为跳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利有弊如今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想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不太容易
2021-11-19 13:44:13
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意开展副业 规划能力最重要64 4%受访青年指出做副业跟风心态最要不得如今,“身兼数职”已成为年轻人当中的
2021-11-19 13:44:01
发展氢能正当其时【科学随笔】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储存、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
2021-11-19 13:44:01
“千杯不醉”的解酒“神药”能信吗?专家:网红“解酒药” 其实不算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一直是国人饭桌上至关重要的存在。尽...
2021-11-19 13:43:57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